2017年,全球各地有一件事非常清楚:性騷擾無所不在。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無論是英國倫敦、印度孟買、美國華府還是奈及利亞拉哥斯,近來女性用主題標籤「#我也是」(#MeToo)大量訴說的遭遇一致反映出,無論哪個國家和文化,這個問題普世皆然。
●亞洲:
2012年印度新德里女學生的巴士遭輪暴,喚起印度對這個議題的關注。國際慈善組織「行動救援」(ActionAid)2016年研究發現,44%受訪印度女性有在公共場合遭人毛手毛腳的經驗。聯合國婦女組織(UNWomen)數據則顯示,近4成女性曾遭另一半性/肢體暴力相向。
與印度相鄰的孟加拉,行動救援調查發現84%女性有在公共場合遭人用言語貶低或占便宜的經驗。過半受訪者說,曾在公共運輸系統上遭駕駛騷擾。根據聯合國婦女組織數據,過半婦女有被另一半肢體/性虐待的經驗。
而地理位置更東的柬埔寨和越南,遭到騷擾和開黃腔的女性比例超過3/4,超過40%婦女說,大批年輕男子聚集的地方讓她們很沒安全感。
●中東及北非:
「#我也是」主題標籤活動在阿拉伯世界引發的共鳴雖不大,專家認為,當地騷擾和虐待形成的心理負擔不亞於其他地區,只不過發聲的人屈指可數。
儘管恥辱和汙名全球皆然,阿拉伯世界卻特別嚴重,婦女挺身而出的下場可能是飯碗不保、家庭破裂,嚴重的可能因為失去童貞而遭家人殺害。
在埃及,聯合國婦女組織2013年的研究發現,橫跨埃及7個區域的受訪婦女中,99%遭逢過某種形式的性騷擾。
●西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
橫跨非洲,性暴力影響數百萬女性,但西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尤其猖獗。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近期的報告,坦尚尼亞超過一半的婦女曾通報丈夫/伴侶性暴力相向,在衣索比亞,這個數字升至71%。
在奈及利亞,童婚比率超過43%,18歲以下的兒童,每10人有6人經歷過某種形式的肢體/情緒/性暴力。
在南非,僅12%婦女覺得自己的居住地帶很安全,不會遭受口頭或肢體虐待。根據行動救援2015年報告,80%受訪者過去一年遭受過某種形式的虐待。
根據南非關注性侵團體「強暴危機」(RapeCrisis),警方2014年和2015年獲報超過5萬3000起強暴案,相當於一天近150起,這還不包括沒有通報的案例。
●美國和加拿大:
根據非營利組織「停止街頭騷擾」(Stop StreetHarassment)研究,65%美國婦女受過某種形式的街頭騷擾,23%遭到性騷擾,37%覺得夜晚走路回家不安全。
但跟世界其他地區比較起來,北美洲騷擾程度較輕微,強暴較少見。以加拿大來說,案例多是約會強暴或遭另一半強暴。
根據網站Sex Assault Canada,性侵案例8成發生在民眾住處,警方接獲的約會強暴案僅占1%至2%。
●歐洲:
根據歐洲聯盟基本權利機構(European UnionAgency for Fundamental Rights)2012年針對歐盟28個會員國所做的全面性調查,各會員國都傳出伴侶/非伴侶造成的性/肢體虐待,其中丹麥數字最高,共52%婦女受害。
在倫敦,超過40%婦女在大街上經歷過性騷擾。英國「停止街頭騷擾」的報告則指出,35%婦女遭逢過非自願、含有性暗示的觸摸。
●拉丁美洲:
這個地區跟亞洲面臨相同挑戰:當地文化和社會有點將騷擾和虐待正常化,很多人一笑置之,連警察也不例外,導致很多婦女有口難言。
「行動救援」巴西分支發現,86%受訪婦女在公開場合遭受過騷擾或暴力,令人擔憂的是,84%通報遭警察性騷擾。
在墨西哥市,96%受訪婦女在公共空間經歷過某種形式的性暴力,58%被人上下其手。
●澳洲和太平洋地區:
儘管文化和發展程度不同,澳洲、斐濟和巴布亞紐幾內亞都有很高比例的婦女在日常生活遭遇到騷擾。
在澳洲,街頭騷擾的問題大些,87%受訪婦女通報至少一種形式的口頭或肢體街頭騷擾,40%覺得夜晚在自家居住地帶走路不安全。
在巴布亞紐幾內亞,77%婦女在等公車或在公車上遭受過某種形式的性暴力。在斐濟,數據顯示,來自伴侶的性暴力影響約64%的女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