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向以平等為立國精神的北歐國家丹麥,雖然不是歐元區成員,但由於GDP將近半數仰賴出口,隨著大歐洲陷入景氣循環低谷,丹麥經濟連帶受到影響,內部出現檢討社會福利支出的聲浪,而首當其衝的是全民免費教育。

丹麥人一生就學直到大學畢業的教育支出都由政府支付,甚至大學生還可領補助金,讓全世界深受大學債務所苦的家庭非常羨慕。但是針對這項龐大社福支出,丹麥產業界與政治界都出現反對聲浪,他們認為這個免費的午餐,已經讓丹麥疲弱的經濟更加消化不良。

Business Insider報導,於丹麥皇家音樂學院就讀的23歲學生Ali Badreldin,不僅不用付學費,每月還可領相當1,074美元的津貼,他將音樂當作一生志業,未來要成為薩克斯風樂手。由於丹麥教育支出遠超過其他OECD當中34個先進國家,讓丹麥學生追求夢想與理想不必與金錢妥協。

但理想永遠與現實衝突,報導指出,丹麥太多人追求意義,高薪行業需要的科學與工程學位的人太少,使得人才與產業需求脫鉤情況愈來愈嚴重。這幾年丹麥的工程師職缺需求飆升,但年輕人卻避之唯恐不及,因為在這個重視藝術與人文的國度,考慮成為工程師的人只有OECD國家平均水準的三分之一。

許多年輕人要一個有意義的工作,因此包括生物科技公司 Novozymes、樂高、以及醫療產品製造商 Coloplast 都同意必須借由廣告行銷包裝,向學生解釋工程師在做什麼,改變他們對工程師的刻板印象。

保守派批評丹麥這種「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福利讓這些學生們覺得生活太過容易。他們指的是丹麥一名學過社會科學、哲學、中文的 Robert Nielsen,被稱為懶惰的羅伯特,他自豪的在電視上說若找不到有意義的工作,寧可靠社會福利過活,45 歲的他現在每天躺在街上曬太陽,還很慶幸有人可以支付他過這樣的生活。

支持自由市場的經濟學家建議讓學生自付部分學費,這樣年輕人才會將教育當作一種對未來的投資,認真思考畢業後工作與報酬的問題。

但是,取消全民免學費議題在丹麥成為燙手山芋,被視為是挑戰丹麥世代建立起來的福利與平等文化。隨著爭議升溫,丹麥大學已經承諾將減少失業率高的學科招生人數。

丹麥畢業生進入私人企業的比例只有48%,低於歐盟平均60%,年輕人沒有發財的欲望,被認為與丹麥高稅率有關,丹麥所得稅介於40 -70%之間,領到的薪水半數都要進國庫,這讓很多人覺得沒必要辛苦多年只為了謀求一份高薪的工作,且他們仍深信追求夢想,終有一天會從中得到回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in Driver Blog 的頭像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