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沿著海岸線數月的採樣研究後,生態學家Mark Brown發現了一種人們從未注意、卻為海洋生態帶來重大危機的小東西:衣料纖維。這種人造的細小物質到處都是,更精確的說,在海邊被發現的人造材質有85%是細小的衣物纖維,像是尼龍、丙烯酸樹酯等材質。
事實上微小塑料危害生態早已不是新聞,這些小於5公厘的細微材質普遍存在於海洋中,被動物吃下肚,有毒物質就這麼輕易的進入了我們的食物金字塔。
然而Mark於2011年發表的研究更是為學界投下了震撼彈:藉由檢驗洗衣機排放的家庭廢水,Mark表示每件衣物在洗滌時約會掉下1,900條細小纖維,隨著廢水排放,這些數不盡的纖維就這麼進入了大海的循環中
有感於事態嚴重,Mark試著與品牌大廠聯絡,希望能藉此找到支持的夥伴,讓他對於衣物纖維洗滌、排放作進一步的研究,同時更希望能夠改善衣物的設計,減少這些細小纖維進入到水循環的可能。然而事與願違,包括Nike、Polartec以及Patagonia這些運用合成物質的戶外服飾大廠,沒有一家願意伸出援手。
2013年,Mark結合一群來自學界、環保界的工程師及科學家團隊,成立一個名為「良性設計 Benign by Design 」的專案,期待能夠藉此幫助業界解決衣料纖維經由清洗進入水循環的問題,研發出不會掉出細小纖維的材質,或是即便會排放出纖維,也能將這些纖維更換為環保材質。
僅有一家女性衣飾品牌Eileen Fisher對於這個專案提供支持,迄今已贊助超過10,000美元於研究之上。「像服飾這種數量龐大的民生消費品,對於環境的影響是應該被關注的」,Eileen Fisher永續發展團隊的負責人Shona Quinn這麼說。
對於其他衣飾品牌,Mark多次提出合作的想法與請願,然而獲得的回覆不是數據不足以證實衣料纖維的危害,就是自家品牌進行的實驗發現這些纖維對於環境傷害極小;即便像是Patagonia-一家以生態及永續發展為願景的公司,也不願意與Mark進行合作。「在找到確切的問題之前,我們不知道該投入多少資源來為這個問題找到解答」Patagonia負責環境責任的經理Todd Copeland表示。
缺乏業界的協助,Mark坦言不知道該如何繼續這個研究,「這些品牌公司有不少的環保預算,然而他們似乎沒有放入太多的經費在研究上」,像是Patagonia自家政策是不直接贊助研究,不過他們對於非營利組織進行環境倡議的支持卻不曾少;過去五年中,Patagonia資助了將近70,000美元在關於微小纖維汙染的議題之上。
Mark之所以找不到業界夥伴,也許與業界已承受多重環境議題壓力有關,像是紡織廠排放的廢水中所含的全氟化物(PFCs)對於人體健康造成的疑慮已引起關注。要在服飾製程中排除這些人造塑料其實很簡單,然而人造塑料的通用性以及耐用性已經成為衣物的必須條件,且在製程上也比天然纖維來得節能、省水;如何在此情況下評估人造纖維的環境影響力,是一項艱鉅的挑戰。
不過業界也有話要說,Polartec的全球行銷總監Allon Cohne表示,不單單只有衣飾業排放微小纖維,室內裝潢、地毯製造商也是造成這個問題的來源。此外,Allon也提到,製造洗滌機器的廠商也可以從如何攔截細小纖維開始著手,避免纖維進入水循環。Mark也嘗試連繫這些製造洗滌器械的公司,像是LG、西門子等大廠,卻無功而返。
然而加拿大工程師Blair Jollimore找出了一套解決模式。他發現自家的化糞池經常堵塞,主要肇因於那些被洗衣機沖掉的線頭;從自身的機械背景出發,他創造了一套洗滌過濾系統,「我修正了一下過去的濾水系統,再加上不鏽鋼的版面,這套系統我已經用了14年。」
從幫鄰居做濾水系統開始,一傳十、十傳百,從英國到夏威夷,Blair已經販售超過1,000套自製濾水系統;也將與Mark合作,開始將這套技術運用到更多設備上。目前可攔截的細小纖維已經到了微米,不過Blair還是在持續的開發。
雖然已經找出將纖維從洗滌沸水中攔截的方法,Mark對於纖維汙染的狀況還是相當不樂觀。在與許多負責廢水處理的工程師溝通之後,沒有一位覺得從廢水中完全移除人造纖維是可行的;此外,這些纖維即便沒有隨著廢水排出,它們終將成為被掩埋的廢棄物,進入我們的生態循環中。
關於人造纖維對於生態環境所帶來的影響,Mark坦言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同時他也希望能夠獲得更多衣飾大廠的支持,「多數我曾經懇談過的公司代表,心思多在行銷而非生態保護之上,雖然這些公司表示需要更多相關的研究才能釐清,然而在此同時我也需要更多的支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