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山蘇姬一直是和平抗議人士的典範,堅持以非暴力手段推動緬甸的民主運動。但緬甸八月底爆發暴力衝突,導致15萬洛興雅穆斯林逃亡,她卻一直沒有作為,恐致多年完美形象崩壞。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翁山蘇姬原本在全球舞台備受讚賞,獲頒諾貝爾和平獎,她遭拒絕接受她當選總統結果的軍政府軟禁15年,仍拒絕訴諸暴力,更贏得世人稱許。
不過,如今周遭地區抗議者焚燒這位民主偶像的芻像,因為緬甸軍方摧毀少數族裔洛興雅(Rohingya)穆斯林的土地,射殺平民,引發近15萬人的大逃亡潮,翁山蘇姬卻遲遲未採取行動。以佛教徒占多數的緬甸拒絕賦予洛興雅人公民身分。
雖然最近的暴力事件中,鎮壓洛興雅人的是軍方,但翁山蘇姬官方頭銜是國務資政,被視為緬甸實際領導人,而且據傳是總統的密友。
人權團體「鞏固人權」(Fortify Rights)創辦人史密斯(Matthew Smith)說:「這些是大型殺戮事件,而且目前正在發生,翁山蘇姬辦公室非但沒採取行動阻止,從某方面來講,他們還火上加油。」
翁山蘇姬父親翁山將軍領導緬甸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獨立,而被尊稱國父。翁山蘇姬則在1991年被譽為「無權者的權力典範」,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翁山蘇姬曾贏得總統選舉,軍政府卻不承認選舉結果,而將她軟禁15年,她因此無法出席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
諷刺的是,2014年獲得諾貝爾獎的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尤沙夫賽(Malala Yousafzai)呼籲同為和平獎得主的翁山蘇姬,譴責「緬甸洛興雅人受到的悲慘可恥待遇」。
翁山蘇姬顯然以為人權民主奮鬥為一生職志,卻在洛興雅危機上保持緘默,令她的支持者看了格外難過。但其實在最近的危機發生前,翁山蘇姬對於緬甸穆斯林問題就表現出窘迫不安態度。
翁山蘇姬2013年接受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BBCNews)電視訪問時,不認同將當時針對洛興雅人犯下的暴力行為描述為「種族清洗」。
她堅稱:「這正是世界必須瞭解的,不僅穆斯林這邊恐懼,佛教徒那邊也是一樣。」當時記者胡森(Mishal Husain)指出,暴力衝突對穆斯林影響極大,造成數萬人逃難。翁山蘇姬回答時卻隻字不提穆斯林。
「我認為有很多很多佛教徒也因為諸多原因離開,也有很多佛教徒在難民營。這是我們苦難的結果。我認為若生活在獨裁下多年,會學到無法相信他人。」
根據之後出版的一本書,翁山蘇姬後來提到這段專訪時說到:「沒人跟我說,會有一位穆斯林訪問我。」
依舊站在翁山蘇姬這方的人士辯說,即使她如今位高權重,她和在政府任職的文人夥伴並無法控制軍方,也不能干預軍隊的攻勢,像是若開邦激烈的戰事。
早在2011年,翁山蘇姬就因不願批評緬甸軍方而備受譴責,當時她的西方支持者聲稱,其實她也無法有太多作為,因為她身為反對黨成員,而且出面可能會破壞任何她追求政權的機會,這正是當時翁山蘇姬和她的政黨努力的目標。
但至少有部分西方人士的看法已經改變。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9月1日的社論質疑,「要求她登高一呼,領導緬甸脫離和洛興雅人日益激烈的暴力衝突」,是否期望太高。
華郵社論挖苦說:「她可能會想重讀她的諾貝爾獎致詞。」其中提到要「創造一個沒有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陷於絕望的世界...每個角落都是真正庇護所的世界,人們將有自由和能力活在和平中」。
華郵社論指出:「這不是今日緬甸洛興雅人所處的世界。」
翁山蘇姬自8月25日暴力事件發生以來,到最近才對此事打破沈默,但仍將有關西部若開邦暴力事件的「大量錯誤訊息」歸咎「恐怖分子」,對洛興雅人大規模逃難的事卻隻字未提。翁山蘇姬辦公室張貼在臉書的聲明並引述她說,政府「已盡全力開始保護若開邦的所有人民」。
這和翁山蘇姬之前呼籲國家和諧形成明顯反差,尤其是她在1988年首次公開演說時呼籲「緬甸所有不同族群」團結一致的說法。
翁山蘇姬今年稍早接受BBC記者基恩(FergalKeane)專訪時被問到,她是否認為西方人士錯看或曲解她,「像是期待你是甘地(Mahatma Gandhi)和德雷莎修女(Mother Theresa)的綜合體,或許還是其實你的決心和執著較像前英國首相佘契爾夫人(MargaretThatcher)」。
翁山蘇姬說:「不是,我只是政治人物。我不像佘契爾夫人,另一方面,也不像德雷莎修女。我從來沒說我是。而甘地其實是非常精明的政治人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