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瓶上繁複的紋飾乍看之下夢幻又華麗,但其實內裏可能飽含毒素,是人們健康的隱形殺手,最近英國普利茅斯大學(University of Plymouth)研究指出,他們在超市隨機購買各式瓶裝酒類並加以檢驗後,發現酒瓶外頭的玻璃和琺瑯裝飾,含有超量的重金屬鉛和鎘。
「生活周遭隨處可見的東西,都可能會對健康會造成潛在威脅」,普利茅斯大學團隊在2017年時秉持這個想法,開始研究當地超市、零售店的酒瓶是否會威脅人體健康。
他們花快一年的時間購買收集容量介於50ml到750ml的瓶裝啤酒、葡萄酒與烈酒,其中這些酒瓶顏色各有不同,透明、磨砂,或是防止紫外線讓酒類變質的綠色、棕色等無所不包,上頭裝飾也千奇百怪,廠商運用琺瑯技術將各種圖案、文字勾畫在酒瓶表面上。
只不過越美可能就越毒。研究員運用 X 射線螢光光譜儀(XRF)分析後,指出所有玻璃瓶都含有鎘、鉛和鉻,但濃度對環境與健康較無影響,值得注意的是上方的琺瑯裝飾,這些紋飾就好比毒刺,他們在酒瓶的裝飾區域檢測到濃度高達 20,000ppm 的鎘,同時也在葡萄酒瓶外部裝飾檢測出 80,000 ppm 的鉛。
透過元素分析和化學分析89 個酒瓶與碎片後,在76 瓶酒瓶檢測出低濃度的鉛,55瓶的鎘含量呈陽性(合格),之後也在所有防止紫外的綠色瓶子中檢測到鉻,只有40%的棕色瓶子跟透明瓶子中沒有檢測到鉻。
每個國家對消費塗料的標準不一樣,像是美國訂定鉛的含量得在 90 ppm以內,台灣則未規範玻璃杯塗料,《食安法》的食品容器規範部分,則只有規範重複使用的塑膠類及免洗器具等的「內側」食物接觸面。
只不過酒瓶內側安全不代表就無污染風險,玻璃碎裂後這些有毒物質就會流到大自然中,實驗也有模擬垃圾掩埋場的情景,部分碎玻璃經歷一場大雨後,有毒物質的外洩量可被列為危險等級,進一步污染土壤以及環境。
普利茅斯大學水、地科化學與污染科學副教授 Andrew Turner 表示,目前全球許多國家都有加以規範日常消費的有毒物質含量,但是不同國家會有不同的法規,酒瓶與生產地也是從不同地方進口而來,這對玻璃產業與回收業者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未來或許需要針對這一領域來立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