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太多雙薪家庭因為工作忙碌,習慣拿手機代替教養,導致許多幼兒開始出現手機成癮,時不時跟父母要 3C,現在美國最新也是首次針對幼兒大腦掃描的研究發現,學齡前兒童過度使用螢幕和大腦發育程度較低有關,特別是與語言發展、識字有關和認知能力。

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研究團隊使用一種名為彌散張量成像(DTI)來掃描47 3~5 歲研究參與者大腦中的白質,並要求參與者須完成一項認知測驗,而他們的父母則完成一項名為 ScreenQ 的調查,該調查告知研究人員他們的孩子使用螢幕進行觀看的時間和內容類型。

「kindergarten kids play mobile phones」的圖片搜尋結果

世衛組織對螢幕時間的定義被動觀看基於螢幕的娛樂,沒有區分螢幕類型,行動設備、平板電腦和電視都包括在內。辛辛那提兒童醫院兒科醫生同時也是主要作者 John Hutton Hutton 接受《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採訪時表示,較高的螢幕使用率和較低的白質完整性之間存在明顯關聯。這種結構上的變化似乎也反映在孩子們進行的認知測驗結果,顯示高螢幕時間與較低水平的語言和讀寫能力有關。

研究顯示 ScreenQ 得分較高的兒童在大腦結構完整性和髓鞘形成方面的測量較低,後者是包繞在神經元軸突的外部物質,可隔離神經細胞並提高信號傳導效率。具有較高 ScreenQ 得分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處理速度的測試中表現較差。

或許有人會問,很多現代父母兒時都是在電視前面長大,為何我們現在要對孩子使用 3C 的頻率這麼緊張,對此兒科醫生 David Hill 認為,以前很多兒童節目如芝麻街是專為幼兒的智力水平設計,但現在以兒童為中心的內容趨向快節奏,他說,「這種瘋狂的步伐可能導致行為問題。」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研究人員 Signe Lauren Bray 認同這項研究,表示在螢幕前花費更多時間的孩子表現出更多的過動症症狀。

Hutton 表示,「這項研究發現很重要,因為在 5 歲前大腦發展最快,這時候大腦非常可塑性,吸收所有東西,形成持續一生的牢固聯繫。」根據這項研究,美國兒科學會建議,由於可能的認知行為風險,包括語言延遲、睡眠不足和執行功能受損,應限制孩子們使用屏幕。不過研究人員也強調,儘管發現關聯,但螢幕時間對幼兒大腦發育的影響仍然未知。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建議,1 歲以下的孩子應完全避免使用螢幕,5 歲以下的孩子螢幕時間最多一個小時。對此 Hutton 表示,很難說安全年齡或螢幕時間到底是多少,但「我的座右銘是 3 歲前都不能使用螢幕,這至少讓孩子們能與真實世界建立扎實聯繫,讓學齡前的孩子可以與照護者建立基本的感知,並強化早期語言技能。」Hutton 說研究下一步將針對孩子進行更多測試,並探究父母使用螢幕可能對孩子產生的影響。該研究已發表在《JAMA Pediatrics》期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