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能否熬過美國夢之消逝?左右派的政治領袖都說那令人不敢想像,但經濟學家柯溫(Tyler Cowen)在他的新書《Average is Over》中預測了此事。他在2011年的著作《大停滯》中指出,美國已耗盡了土地、勞工和新科技帶來的果實,他甚至在新書中表示,自動化和低廉電腦運算能力帶來的破壞性效果,才正要開始要顯現。
柯溫預測,約有10~15%的美國精英階級,有足夠的能力和自制力可以精通明日的科技,並運用科技取得利潤,享受大量財富和美好生活,但是其他人則得忍受經濟停滯和薪資不斷下滑。有某些人以扮演服務提供者的角色而致富,少數人則會晉升精英階層,鞏固目前的「超能者居之」的概念,讓人們更輕易地忽略那些被拋棄的人。
在柯溫預言的未來裡,錯誤甚至是平凡都難以隱藏,例如,各種評價系統將使得能力平庸的醫生和不願吃藥的病人都難以藏身。年輕人將被迫在重視盡責而非實力的勞動市場中掙扎求生,而隨著收入不斷被壓縮,許多美國人必須移往城市遠郊,同時接受低劣的公共服務以換取低稅率。聽來十分悲觀,但那其實反映了真實世界的趨勢:60%的雇主會確認應徵者的信用評等,年輕男性失業率持續攀升,數年前移民便開始有移民大量湧向低稅率、低服務的德州。
左派認為社會的不平等將會引發暴動,但柯溫認為,沒有錢的人會沉迷於電玩,因此無心走上街頭,而老化的人口也會相對保守。窮人補助會遭到刪減,但老人福利會獲得保留。柯溫並不害怕保護主義,因為有能力移居國外的工作皆已外移。
柯溫指出,1960年代末期、社會動盪之際,正是收入平等的黃金時代,而在歷史上極度不平等的時期,社會則相對穩定。他的看法或許太過樂觀,但他的重點亦十分可信:劇變已然啟始,而且可能無法阻止。
政治人物不敢承認此事。歐巴馬認為,貧富差距的問題很重要,但仍未獲得解決,科技的發展讓許多基層工作迅速消失,全球競爭的趨勢也削弱了勞工的議價能力。但歐巴馬也指出,政治對立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他指控利益團體散佈不實看法:政府干預會傷害經濟發展。
共和黨的情況也差不多。身為古巴後矞的參議員魯比歐(Marco Rubio)常說,要不是他生在社會流動率高的戰後美國,現在很可能只是個意見很多的酒保。但是他批評,歐巴馬政府的高額公債、「階級戰」稅賦、壓抑創新的規範和過度慷慨的福利,卻扼殺了經濟機會。
簡言之,雙方皆不厭其煩地解釋對方如何摧毀了美國夢。至於如何重振美國夢,卻都沒有辦法提出令人信服的說法;歐巴馬想的是如何對抗傷害美國中產階級的潮流,而非完全解決此問題,共和黨則拿出了他們一向喜愛的精實政府方案,然後將它重新包裝成拯救美國夢的計畫。
許多選民還記得,曾經有那麼一個時代,努力工作就能帶來經濟安全。對50和60年代的黑人或女性來說,情況或是不是如此,但問題仍舊存在:如果柯溫是對的怎麼辦?如果85%的底層民眾大多已註定無法向上流動,該怎麼辦?在一個以希望為根基的國家,可能需要新社會契約之類的東西才行。政治人物不可能永遠無視柯溫提出的難題。
The Economist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