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8370,是郭台銘、張忠謀和施振榮的年齡。對比中國企業家,台灣企業顯得暮氣沉沉。而創業動能的衰落,正是造成台灣高失業、低薪資的元兇。

企業家在台灣,如果頭髮很黑,像蔡明介(64),一看即知有染;如果臉上光滑無斑,像郭台銘(64),一定是有做過雷射。這些大老要不就像張忠謀(83),老被記者追問接班問題;要不就像施振榮(70),說好了退休卻又回鍋。偶爾看到年紀較輕的臉孔,例如,統一羅智先、台新金吳東亮,幾乎沒例外,都有家族庇蔭。

反觀對岸產業界領頭羊,像百度李彥宏(46)、小米科技雷軍(45)、比亞迪王傳福(48歲),都沒有富爸爸,也都正當春秋鼎盛之年。他們談論產業,言談間的朝氣與銳氣,對照出台灣各種財經論壇的老氣橫秋。

兩岸企業家的年齡落差,部份當然是歷史使然。台灣六○年代起發展加工出口,造就出王永慶那代企業家。七○年代先進國家釋出高科技供應鏈,造就出施振榮這代。

中國經濟鬆綁卻是九二年鄧小平南巡之後,正是雷軍這代剛出大學校門時,他們抓住百年難得的機遇,成了今天年齡四十開外的胡潤榜內的富豪。當然中國是特例。如果創業潮難以接續,不出二十年也會出現類似台灣的老化現象。

台灣應該欽羨的是創業精神最旺盛的美國──各年齡層都有成功企業家。其中又以四、五十歲最多,諸如臉書的祖克柏,29歲;Google兩位創辦人,40歲;亞馬遜的貝佐斯,50歲;比爾蓋茲,58歲。

問題來了,台灣為什麼缺六十歲以下的企業家?五十歲以下更少,更不用說四十歲。年輕人總被批評企圖心不足,事實卻是:中年世代,也就是所謂的四、五年級,在創業冒險方面交出的成績已經不如前代,也輸給對岸同代人。

企業家垂垂老矣,見證台灣的創業動能已衰落一陣子,起碼二十年了,並不是最近才消失。這是高失業、低工資的很大因素。

除非你認為四十歲到六十歲這批人也是草莓族,不然,這現象的最可能解釋是:大環境,加上資源錯置。

所謂大環境,當然是指台灣在勞力成本上漲、最應該產業升級時,有創業精神的青壯年都被廉價中國吸去做台商;資源錯置就是政府錯把精神花在亞太營運中心這種不實際的畫大餅。

再不然就迷信過往成功,政策獨厚資本密集產業,如「兩兆雙星」,把人才與資金誘引到腦袋正老化的企業家旗下,大大提高年輕人創業門檻。

如今中國已不廉價,對台灣創業者的磁吸效應已大不如前。有了「四大慘業」的教訓,政府也再沒本錢提倡資本密集產業了。3D列印、海量資料、機器人都有可能再次改變全球分工體系。如果年輕人把握這次機會,也許二十年後,檯面上會冒出一群四十開外的企業家。

顏擇雅 - 雅言出版社發行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