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對腦部影響的研究中,二項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研究結果,分別與「管控功能」與延緩痴呆症有關。前者發現,雙語使用者比較能無視分心之物,專注於耗費腦力的任務;其他研究則發現,雙語使用者平均比單語使用者晚5年出現痴呆症狀。
最近又出現新的證據;安格里亞魯斯金大學(Anglia Ruskin University)的Roberto Filippi團隊發現,在背景噪音之中,雙語學童比單語學童更擅於回答困難問題。研究者試圖以隨機英語(每位學童都聽得懂)和希臘語(沒有人聽得懂)錄音打擾學童,雙語使用者非常擅於忽視希臘語,英語則小幅勝出。
這方面的研究者大多支持如下假說:使用雙語有如持續進行腦部運動。腦中有兩種語言,也就表示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有兩個名字,每句話都能用兩種不同的語句表達,每當說出其中一種語言,就得壓抑另一種語言;研究亦顯示,阻擋分心訊息正是雙語使用者的強項。至於痴呆症,雙語似乎像是腦部運動,有助維持腦部的健康。不過,最驚人的研究結果皆出自雙母語使用者,僅擁有第二語言能力但不常使用的人,雙語優勢就較弱甚至不存在。
不過,雙語使用者似乎在不少設計相異的實驗中都有好表現,原因則有待進一研究。另一份今年發佈的研究,就無法重製著名的2004雙語研究;新研究請來年紀較大的參與者,結果發現,在需要忽略視覺分心事物的任務上,雙語使用者的表現並未優於單語使用者。研究者推測,原因在於2014年研究的參與者,並不需要頻繁地在兩種語言間切換,而是在特定場合說其中一種,其餘情況說另一種;2004年研究的受測者,則是同時接受兩種語言教育的學童。
如果只有常在兩種語言間切換、特別是會對同一群人使用兩種不同語言的人(例如在同一段對話中快速切換兩種語言)才擁有優勢,那麼就得採行更精確的腦部「運動」類比;一如近期的運動趨勢強調多樣性而非重覆性,在兩種語言間切換或許才是雙語優勢的關鍵。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