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世界衛生組織新出爐的健康報告,將加工肉類打上增加致癌風險的標籤。報告的油墨未乾,德國肉類工業已是一片嘩然,這難道在向德國的傳統飲食文化宣戰?然而,它真能撼動香腸在德國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嗎?

認識異文化/香腸在德國人心中的地位

德國有大約1500種香腸,每人每年食用大約30公斤香腸,占其肉類消費的一半。制造香腸使用的腸衣中60%是天然的,每年德國要進口約6萬噸腸衣,否則無法滿足老百姓對香腸的需求。

地方特色菜肴

法爾茨地區的「屠宰盤」— 是用剛剛宰殺的豬肉、豬血以及其內臟做成的香腸,是當地傳統菜肴的主打名牌。同它一樣有名的是灌腸,使用的材料其實不是豬腸,而是豬肚,這道菜是前總理科爾的最愛。

巴伐利亞的白香腸

巴伐利亞的白香腸是當地的一道永不落幕的風景線,用豬肉和腸衣製成。過去防腐技術不如今天,香腸都是當日新做的,店家只將白香腸賣到晌午便停止出售,就是為保證新鮮。

紐倫堡小香腸

紐倫堡小香腸的歷史可以上溯到14世紀。它只有大拇指大小,煎炸後食用,配上酸菜和馬鈴薯泥,德國人喜歡再點來啤酒,你試一試,會得出不虛此行的感受。

傳奇的咖哩腸

在德國餐廳十大最受歡迎的菜肴評比中,咖哩香腸名列第二,在德國之聲餐廳甚至位居榜首,有數字為證:在有咖哩香腸的日子裡,素餐就賣得不好,總共賣出的1700份套餐中,就有800900份是咖哩香腸。掃一眼排隊的人,個個都是「偏向虎山行」的表情。

永遠有香腸的位置

大部分德國人離不開肉。漢堡包和肉丸子在十大午餐排行榜上名列第四,配番茄醬的圖林根和紐倫堡小香腸名列第五。

萬事都有個頭,香腸有兩頭

作為詞彙,香腸早已走入成語,進入歌壇。《萬事都有個頭,香腸有兩頭》(1987年)在德國幾乎家喻戶曉。其實,這句俗語早在中世紀就有了:Alles hat ein Ende, nur die Wurst hat zwei,它清晰地勾畫出香腸在大眾文化中不同凡響的地位。

額外的香腸,Extrawurst

「額外的香腸」可以是一板巧克力,也可以是比同事早點下班,或者是不加錢就坐頭等艙,總之是額外的好處,有白占便宜的意思。

在外是貴族,回家是香腸

這句話的德語是 Im Ausland Furstchen, zu Hause Wurstchen,官派駐外的人士會有體會。外交官或公司外派人員在國外可以頤指氣使,回到家鄉就換了一番天地:自己做飯、購物、打掃衛生,能支使的人特別有限。這裡香腸是「普通人」、「不起眼」的含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in Driver Blog 的頭像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