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最大的天敵就是環境。國際衛生組織 WHO 報告指出,2012年因環境風險,譬如空氣污染、水污染、危險的工作場所、設計不良的馬路等等,造成全球1,260 萬人死亡,佔全球當年死亡人數的23%。
其中又以最貧窮、最年輕的族群負擔最大,包括在亞沙哈拉非洲地區與亞洲的中低收入族群,不過環境衝擊今天全世界都有感,開發中國家最嚴重,但先進國家也難倖免於難。WHO 的報告排除個人行為如抽煙節食導致的死亡,而是關注可以被修正的外部環境因素。
這些環境問題都是人類社會集體決策的產品,但我們都知道飲用水不乾淨與衛生系統、空氣污染與室內爐灶等因素會威脅健康,對氣候變遷或是建築環境等認知的比較少,WHO 推估死亡肇因是環境風險比例約在 13-34% 之間。
為了得到精確的數字,WHO 針對超過 100 項疾病與傷害類型的風險進行評估,譬如空氣污染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職場壓力如何影響心理健康等等,同時調查超過100個專家,得出約四分之一人是死於環境風險。
數十年來 WHO 的研究發現,隨著愈來愈多的人可接觸乾淨的水資源、衛生系統與家庭燃煤使用降低,傳染性疾病數字下降,但是非傳播性疾病如心臟病與癌症卻一直在增加。哈佛公共健康學院教授認為 WHO 的研究低估環境對健康的危害,因為氣候變遷的影響很難預估,且他認為幾乎所有人類的環境健康議題都跟氣候變遷有關。
好消息是,這項報告裡面的風險都是可以被修正的,譬如乾淨的水與衛生系統改善就可以得到立即的效果。但因為太多污染與環境傷害是來自商業活動,因此要改變現狀需要先改變我們做生意的方式,包括能源、交通、農業、產業活動都必須與健康單位合作,找出威脅人類生命的環境因子,並動手解決他。
過去因人類的覺醒,主動改善環境並連帶增進人類健康的因果關係也不是沒有過,譬如研究人員發現,北京 2008 年奧運期間停止工廠運作,後來出生的嬰兒體重都比較重。在美國除去汽油裡面的鉛之後,兒童血液中的鉛含量就大幅下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