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日常閒聊的時候,總少不了某些冗詞贅字,比如說「嗯……你知道」、「就是……那個」,以及敘述事件發生狀況時,都數不清講了幾次「然後」。許多初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常被前輩提醒,最好先釐清自己的想法再開口,免得報告時用了太多的「嗯」、「那個」,讓老闆認為你事先沒準備好,或者對自己沒信心。不過如果一直改不掉這個習慣也別太擔心,有研究指出,冗詞贅字用得好,可是能讓你的談話加分。
許多人說話的時候,就是戒不掉特定的語助詞,連向來辯才無礙的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k Obama),都習慣使用他們(them)或是呃(uh),2012 年總統大選的一次電視辯論中,歐巴馬或許是為了釐清思緒、想出更好的措辭,在 2 分鐘內至少講了 17 次呃。
Quartz 認為,過度使用語助詞多半會給人不好的印象,特別是在正式場合,例如對老闆報告時一直講「嗯」、「呃」,可能會讓上司感覺你缺乏自信心、猶豫不決或沒有把握,而頻繁把「好像是 ⋯⋯ 」掛在嘴邊,或許是謹慎的表現,但也容易讓人納悶「這個人是笨蛋嗎?」、「為什麼每次詢問事情都無法得到肯定的答覆?」。
頻繁使用語助詞的壞處,或許不少人都心知肚明,儘管如此,訴說事情時為了順口,還是很難戒掉這個習慣 ,據估計,人們說話時每 5 秒就有可能講出一個無意義的語助詞或贅字。
然而巴爾的摩大學助理教授 Steven Cohen 直言,不必急著改掉說話習慣,他進行的溝通研究顯示, 適度運用某些語助詞可以替談話潤色,比如在說完一句較長的句子之後,以「我的意思是……」來詳細解釋,或者以「像是……」提出一個例子佐證,用這一類意思比較明確具體的詞彙,取代意義含糊的「嗯」、「啊」、「那個」,能替你的演說加分。
Cohen 還建議,「嗯」、「呃」這類發語詞不要太多,如果擔心自己說話時語助詞過多,可以試試適時停頓,也能釐清思緒,做出更好的回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