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曾是全美最大零售業者的西爾斯(Sears),在經營125年後宣布破產,該公司走下坡已數十年,而接連數個行差踏錯,更導致其沒落的命運。

財經新聞網站CNBC分析,近年發生的五件事,致使西爾斯衰微:

「西爾斯」的圖片搜尋結果

1.經營過度多元化:西爾斯以DieHardCraftsmanKenmore品牌聞名名,這些品牌主要吸引採購房屋營建產品的男性消費者;1980年代,為提高業績,西爾斯試圖吸引女性消費者,開始銷售服飾,該公司前員工認為,從廣告促銷已顯露西爾斯走錯方向的跡象。

此外,該公司擴大經營多元化,將觸角伸向保險、銀行、投資和房地產,其前執行長馬丁尼茲認為,這樣的多元化使其迷失焦點;在西爾斯步履維艱的同時,其競爭對手沃爾瑪(Walmart)和家得寶(Home Depot)迎頭趕上,搶走市場大餅。

2.合併K市場:在西爾斯執行長藍伯特2004年買下西爾斯前,他買下宣告破產的K市場,然後於2005年合併這兩家表現疲軟的零售公司。當時他打算結合西爾斯的Craftsman工具產品和K市場的Martha Stewart Everyday家用產品,俾與目標百貨公司(Target)和沃爾瑪(Walmart)競爭。

藍伯特以為,藉著賣掉業績不佳店面,然後重建較小、較強的生意,能夠節省成本; 但分析師說,兩者他都沒辦到。

3.投資經費刪砍過度:當其他零售業者傾注更多投資的同時,西爾斯只作壁上觀。

一項財經報告指出,西爾斯2017年在網路和店面更新的花費,為每平方呎91分錢,J.C. Penny則為4.13元,Kohls8.12元,百思買為15.36元。

4.賣掉好地段地產:西爾斯合併K市場後,擁有3500餘個店面,如今只剩不到900家店面,而且多數位在人流冷清的購物商場。

5.經營方式像對沖基金:藍伯特原是對沖基金執行長,並有「下一個巴菲特」稱號,但毫無零售背景。

許多人認為,他可利用金融才幹,擴大西爾斯的盈利;但經過幾年的財務操作,卻未投資西爾斯店面,使得許多人猜想,他的背景成為他的弱點,而非長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