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中少數的社會主義兄弟國家,但是在南海勢力爭奪戰中,越南卻未一面倒地和中國站在同一陣線。相反地,越南和中國早在70年代,就由於西沙海域的礦產資源歸屬問題產生多次武力衝突。
社會主義兄弟沒有帶刀相挺
在中國強力推動一帶一路戰略下,越南不但沒有立刻從屬中國麾下,反而積極和過去的宿敵美國重修舊好,除了外交解凍的積極表態外,越南更在中國南海島礁要塞化的同時,快速重新建立和美日海空軍的合作關係。
具體作為包括開放金蘭灣讓出雲級護衛艦靠泊外,2018年3月,更是自1975年越戰結束後,首次同意讓美軍卡爾文森號航艦率打擊群在領海內靠泊。更不用提日本對越南參與一帶一路提供戰略評估,並援助相關船隻裝備及訓練。
中國急於確保南海海域作為戰略彈道飛彈潛艦的堡壘區域,透過南海南端穿越大洋洲進入中太平洋的戰略孔道,因此在政治上,已經開始對越南讓步,特別是在南海石油資源開採方面,中國已經不再堅持必須由中國主導。
越南方面,則是加速和日本與美國的軍事戰略合作。越南海軍在2018年10月31號開始正式接受海上自衛隊派駐聯絡組,並且接受美國海岸巡防隊援助漢米爾頓級巡邏艦,後續艦之武器改裝和訓練將由日本負責。同時,越南也加速向俄羅斯採購柴電潛艦和飛彈巡邏艦,加強在南海西部的反介入能力。
至於在內政方面,河內雖然繼續保持和北京的互動關係,同時堅持所謂的社會主義改革路線,但是越南對於中國利用經濟力量滲透和控制的可能性有所警覺,並對興盛的邊境轉口貿易加以管制,且不得使用中國大力推行的電子支付交易。目的除了避免通貨流失,更重要的是,減少被北京當局箝制資金流向的可能性。
綜觀東協內部國家和越南一樣,在軍事外交上和中國保持距離的國家,其實是多數、而非少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國家之一就是新加坡。雖然從李光耀政權時代開始,新加坡就不斷表露其毫不遮掩的親中立場,但在中國的南海擴張行為表面化後,新加坡最後並沒有選擇和中國站在一起,而是迅速將美軍勢力引進麻六甲海峽週邊,藉此強化國防後盾。
換言之,雖然新加坡近年來不斷強化和中國的軍事演訓合作,但實際上,在南海勢力爭奪戰中,新加坡選擇的是現有秩序的締造和維持者,美國,而非中國。探究其原因並不複雜,因為新加坡仰賴的轉口貿易,顯然必須在目前美國的亞太秩序架構下,才能有效運轉且創造利潤。
至於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和亞投行計畫,目前都還處於形同空中樓閣的階段,無法立刻為新加坡命脈的轉口貿易帶來實質效果;這恐怕也是新加坡為何對中國一帶一路戰略並未採取積極作為的主要原因。此外,交通方面,中國一帶一路戰略中,還包括支持馬來西亞開鑿新運河,用於取代麻六甲海峽的計畫。此對於長年仰賴麻六甲海峽通行收入的新加坡來說,更是芒刺在背。
從中國一帶一路的實際執行狀況來看,除了在某些戰略要點,中國確實取得了立足之地外,對國際經貿秩序架構和美元結算基礎,還不具決定性影響。特別是在美國開始強力介入南海大洋洲以及非洲之後,原本中國資金的影響力也開始消退。
此外,雖然近期南韓和中國簽訂防禦條約, 但其最主要目的在於牽制北韓的軍事核武化。由於中國在最近的政治會議上,對於北韓所提出的非核化原則並未表贊同,因此,南韓希望藉由簽訂防禦條約,換取中國重新對北韓核子武器計畫的施壓。
需說明的是,南韓並未打算和美國徹底決裂,但由於南韓政府面對強大的經濟社會壓力,希望在對北韓的陽光政策上快速取得突破,至少能夠降低北韓核武器的威脅,才會決定和中國簽訂防禦條約。
事實上,南韓政府之所以決定和中國簽訂條約的另個原因在於,中國機艦在2018年8月開始,對東海周邊的南韓外離島不斷施加壓力,在無法獲得日本和美國協助,而南韓政權又不願意和中國正面對抗,以免損及對北韓牽制效果的狀況下,才會用簽訂防禦條約的方式,換取中國降低在東海一面的擴張壓力。根據南韓參謀本部最新戰略評估報告顯示,目前南韓軍方的主要假設敵軍,除北韓外,已經把日本自衛隊列為最主要可能外的威脅來源。
特別是,在美軍作戰計畫5027修改後,由於將日本自衛隊列為重要的盟邦部隊,因此在第二次朝鮮戰爭想定中,自衛隊將依照美日協防條約派遣實戰部隊進入朝鮮半島,中國和北韓都不願意看到此種情況發生,因而對南韓政權持續施加壓力。
在此同時,由於南韓政權近年來大幅增加國防預算,並且計劃引進核能潛艦和航空母艦,導致美方對南韓戰略計劃重心轉變有所疑慮。尤其在新一代圍堵戰略正式成形後,南韓作為少數和中國核心地帶有陸地連結的前線盟國之一,也是美國確保戰略矛頭指向中國華北腹地的最重要前線基地。以上南韓的種種動作,讓美國對南韓未來作為盟國的可靠性高度疑慮。
同時,不斷追求國家正常化的安倍政權,對於南韓總統的作為也感強烈反感,加上近來共諜案的推波助瀾,一方希望能夠在未來取代澳洲成為五眼聯盟在亞太地區唯一的樞紐同盟,安倍政府讓自衛隊轉型國防軍的計畫,可望在東北亞持續緊張的狀況下順利進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