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提到授粉時,人們想到的可能是蜜蜂、蝴蝶或是蝙蝠,但隨著蜜蜂數量減少,研究人員最近發現澳洲西南部有植物已經進化,讓一種難搞昆蟲也加入了有效的授粉者行列:螞蟻。
一般情況中,近 90% 的野生開花植物物種都是仰賴動物散布配子(gamete)來產生果實和種子,其中合作的授粉者有約 88% 都是昆蟲,但環境惡化正在影響這一過程。由於土地開墾,物種變得越來越分散和孤立,少了授粉者的協助,一些無法順利繁殖的植物也就逐漸瀕臨滅絕。
西澳特有的灌木植物 Conospermum undulatum 便是瀕臨滅絕的物種之一,為了更好保護這種物種,伊迪斯科文大學(ECU)Nicola Delnevo 展開了行動,希望透過了解主要授粉者及授粉效率來研究如何協助保育。而就在研究的過程中,Delnevo 也意外發現,Conospermum 似乎已經找到方法讓周遭螞蟻協助授粉,且效率幾乎與本土蜜蜂相同。
「螞蟻協助授粉」之所以如此讓人驚訝,與螞蟻本身的生理機制有關。雖然就像許多昆蟲,螞蟻也會受到植物用來吸引授粉者的花蜜吸引,但螞蟻天生就會分泌一種抗菌液抵抗細菌、黴菌的感染,而這種抗菌液正好也會殺死花粉粒。在只取走花蜜不協助運送花粉的情況下,過去螞蟻更傾向被認為是一種「花蜜小偷」。然而正是這些小偷,在植物艱困情況下搖身一變成為了協助者。
在《植物學年報》(Annals of Botany)期刊的研究中,Delnevo 前往具有生物多樣性的 Kwongan 地區的灌木叢,注意到本地糖螞蟻(Camponotus consobrinus)、肉螞蟻(Iridomyrmex purpureus)、牛頭犬蟻(Myrmecia infima)與本地蜂種 Leioproctus conospermi 的存在。
團隊從當地 6 種不同植物中收集了新鮮的花粉,並帶走當地不同種類的螞蟻和蜜蜂,將其帶回實驗室研究它們在授粉上的效率及作用。
▲ 不同種類螞蟻、蜜蜂採集 Conospermum 花蜜的情況。(Source:Nicola Delnevo et al. CC BY 4.0)
結果顯示,當螞蟻接觸後,Conospermum 的發芽率約為 80%,幾乎與蜜蜂接觸後的情況相同,但當換做其他植物物種時,發芽率則下降至僅剩 10%。研究團隊認為,種種跡象顯示 Conospermum 物種已經找到方法應對螞蟻的抗菌性,讓原本的「小偷」也搖身一變成為協助者。不僅如此,從攜帶的花粉粒數量來看,螞蟻還是 Conospermum 種子傳播的重要貢獻者。
全球目前僅發現 46 個螞蟻授粉的例子,但其中多是由於該種螞蟻的抗菌分泌物毒性較小才產生協助授粉的情況,Delnevo 指出,Conospermum 可以說是全球發現的第一種花粉植物,能與螞蟻實現互利的授粉關係。
考量到當地花朵已經演化出獨特結構,外來蜜蜂授粉效率並不佳,螞蟻的加入對於 Conospermum 來說也是好消息,在物種越來越分散的情況下,它們已經適應環境找到其他生力軍協助繁衍。Delnevo 認為,這項研究證明螞蟻在這種受威脅物種中的重要性,也加強了螞蟻在該地區可能扮演的生態角色。「這凸顯了螞蟻與花朵相互作用的複雜性,也證明人們對這些系統的了解還處於起步階段。」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