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非洲叢林醫生」史懷哲博士(Albert Schweitzer,1875年1月14日-1965年9月4日)於1953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榮譽。他大慈大悲的心,超越了人間榮譽光環的有限性,閃耀著神覺者永恆的光輝。

行善的意志:決心行善的人不該希望別人替他挪開絆腳石

史懷哲有著行善的堅忍意志,同時對善的實踐有著洞徹的透悟,他認為「決心行善的人不該希望別人替他挪開絆腳石,即使別人再為他多加幾塊上去,他也必然處之泰然。內心因經歷種種阻礙而得到淨化與強化後所產生的力量,才能克服困難。…人類想實現理想的願望,只有極小部分能表現為眾所矚目的事業,其餘的部分都注定要在不受注目的情況下實現,可是它們的價值比那些受矚目的事業卻超過千倍以上。」

1  

37歲時史懷哲博士獲得醫師資格,翌年和妻子一起移居非洲加彭行醫。他在非洲行醫期間親自和原住民到叢林中砍樹一起建造教堂、醫院,收容當地500患者。他以醫師的角色造福當地患者,更以神的使者--牧師的角色提昇當地人的性靈。

在他的自傳《我的生活與思想》中史懷哲提到:「當我自己過著幸福生活的時候,卻看到周圍許多人正在與苦難和煩惱搏鬥,這對我是無法想像的事。」他說:「自己雖然享受著能讀書、研究、並在藝術上有些貢獻的幸福,但對於因物質條件或健康狀態而無法享受這種幸福的人卻一直繫念著。」史懷哲的哲學信念是由全面洞察自己面對的現實世界開始的,終其一生道道地地實踐著高於人道精神的神道修行,他說自己「與許多也想活下去的生命一起存活」。對他來說,「倫理」必須包含真實地對每個想活下去的生命表示同樣的尊敬。在當時,他已經看到西方文明因為慢慢放棄肯定生命為倫理基礎,所以腐化了。

3  

如獲天啟 獻身給全人類

在21歲(1896年)的一個明亮的早晨,史懷哲如獲天啟般地領悟到原來自己「在30歲之前為學問與藝術生活,是為了30歲以後能獻身直接服務人群」。他下了決心:「30歲以前要把生命獻給傳教、教書、與音樂」,「30歲以後…把個人奉獻給全人類」。當他看到非洲的有關尋求醫療人員的支援時,喚起了內心的許諾,決定以一個牧師與醫生的身分進入非洲關懷生命。30歲的史懷哲博士投入學習醫學的新領域,不畏艱苦,花了七年的時間取得醫學博士學位。

次年,他和妻子啟程前往非洲,奔赴蠻荒,在赤道非洲喀麥隆的蘭巴倫納(Lambarena)建立醫院,展開身心靈一體的醫療工作。他以醫師的角色造福當地患者,更以神的使者--牧師的角色提昇當地人的性靈。要離開歐洲的舒適生活,放下喜愛的教學、傳道、演奏等工作職位,讓他的許多親友無法理解。但是史懷哲深切的了解行善不是為了得到眾人注目的光環,「決心行善的人不該希望別人替他挪開絆腳石」。

5  

此去非洲直到他在90歲時去世為止,拯救了無數人,袪除了他們的病、提昇了他們的心靈。人們看到他一個歐洲人「在非洲救老黑人」,在當地成立了史懷哲醫院,為偏遠地區醫療服務留下了不少先驅榜樣,也為普世人道關懷價值樹立了崇高典範。

「歐剛加」──神人 先他後我、無私的關愛

在他的基地,破雞舍充當傳教辦事處,也是他最初義診的地方。患有心臟病、肺病、精神病、脫腸、橡皮病和膿傷的患者很多,熱帶赤痢、痲瘋、昏睡病、日曬症及疥癬等疾病更是普遍流行,不過最難對付的強敵卻是土人對病痛的錯誤觀念,以及慵散、偷竊、和浪費的習性。

2  

在叢林中,他親自和土人一起建造醫院,自製磚頭、配藥方、墾荒地、開拓農場。史懷哲夜以繼日醫治當地人的身體,關懷他們的靈魂。他是土人的嚴父、兄長、工頭、和密友。土人喚他「歐剛加」──神人。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對土人的愛是不存偏見、真心尊重,而且先他後我、絕無私心。

台灣農耕隊見證史懷哲的慈悲

同時他的慈悲愛屋及烏遍及人以外的生靈,史懷哲的醫院也是寵物之家!台灣曾於1963年派駐加彭共和國農耕隊,在稻穀豐收後,全隊10名隊員們一起帶著收穫拜訪景仰己久的史懷哲博士,他們因此更接近了這位偉人罕為人知的一面。

那天史懷哲博士收到台灣農耕隊的白米後,當場撒給鷄鴨吃。看到牠們爭先恐後的吃相,他高興得哈哈大笑,純真的赤子之心,自然流露。

4  

加彭是非洲赤道上的國家,蚊蟲特別多。農耕隊發現史博士掛上蚊帳,並將帳內蚊子用蒼蠅拍驅趕出帳外;遇到栽培的蔬果有蟲害,也抓到野外放生。史懷哲一生不殺生,連蚊蟲或蔬果害蟲都不忍殺生,他尊重生命遍及一切的生靈

半世紀在非洲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史懷哲夫婦曾因德國人的身份而被拘禁,也被關過法國俘虜營,因此感染赤痢和日曬症,夫婦倆飽受病痛的折磨,也經常面臨饑荒和資金短缺。其間,史懷哲前後進出非洲十三次,大多是籌辦演奏會為非洲醫院募款。除了開演奏會,他也設計、改造、挽救毀壞的管風琴,將所得用來蓋非洲蘭巴倫納的醫院,不斷擴充設備,重建醫院,以便照顧更多的病人。他的大慈大悲終於引起主教和世界各國愛心人士的迴響。

2-1  

勵志小語:成果來自後天日積月累的努力

史懷哲具有高的音樂天賦,七歲時便寫了一首讚美詩,並為合唱曲的旋律編寫和聲;八歲時,腳還踏不到踏板就開始彈奏教會的管風琴。同時,他在音樂、哲學、神學、醫學等四種不同領域都有卓越成就和創意的表現,二十六歲時他已在斯特拉斯堡獲得哲學與神學博士學位,成為一位年輕的神學家,並且在32歲出版了他首部著作《歷史耶穌的探索》,獲得很高的聲譽。即使竭盡人的一生,精力、時間還是有限的,史懷哲在樂、哲學、神學、醫學性質不同的四大領域裡都留下無數舉足輕重的著作。他怎麼做到的?他自己曾說:「我所得到的一點成果,完全憑藉後天日積月累的努力,只有音樂的才能是來自天賦。」看來,堅強的意志和刻苦的忍耐力絕對是通向善境必要的路基

6  

 

--本文轉載自大紀元,原作者為容乃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