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近日表示,2012年在美國16歲以上民眾中,每14人就有1人是身份盜竊的目標或受害者。受害者除遭受時間及金錢的損失之外,還受到了沉重的情緒困擾。
據「司法統計局」(Bureau of Justice Statistics)日前對全國個7萬家庭所進行的調查顯示,身份盜竊導致247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受身份竊盜影響的美國民眾人數達1,660萬,受害人主要來自年收入在7.5萬美元或以上的家庭。調查顯示,年收入在7.5萬美元或以上的家庭中有10%是受害者。
上述調查包括了意圖及成功的身份竊盜。三分之二的受害者遭到財務上的損失,平均損失為1,769美元。
其中以涉及現有信用卡及銀行帳戶被盜竊的受害者居絕大多數。約770萬個受害者報告了信用卡被冒用,而有750萬人報告了簽帳卡(debt card)、支票帳戶或儲蓄等銀行帳戶被冒用。
對許多受害者而言,財務損失事小,有人能盜用他們的身分更令他們擔心。而且身份遭竊後,經常要用數週或數個月才能彌補其傷害。
受害者當中有10%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清理相關的問題。大部分人所花的時間為一天或少於一天。個人信息被用來開新帳號或其他欺詐目的之受害人,平均約花費30小時去解決問題。現有的信用卡帳號被濫用的受害者為解決問題,平均花費3小時。
受害者經歷了包括信貸、銀行、收債人、甚至截斷公共服務等廣泛的相關問題。據司法統計局稱,一般情況下,受害人當中如果諸如社會安全號碼等的個人信息被誤用的話,更有可能遭受到財務、法律或其他困難。
此外,為解決免遭身份盜竊所產生的金融和信貸問題而花費6個月或以上的時間的受害者當中,有47%還經歷了嚴重的情緒困擾。
這份調查也顯示,不到10%的受害者買了身分盜竊保險或受害後在他們的電腦上使用身分盜竊的安全程序。有 85%接受調查採訪的人採用一種或多種預防措施,如修改財務帳戶的密碼或檢查銀行或信用卡的帳戶。
不過,實際受害的人數可能遠高於這個數目。「警察行政研究論壇」(Police Executive Research Forum)執行董事韋克斯勒稱,身份盜竊的嚴重程度是未知的,因為通常情況下,銀行會補償受害人的任何損失,因此被害者可能從未向警方報案。
研究機構的警察基金會(Police Foundation)總裁布爾曼說:「我們現在看到的是資訊技術呈指數的增長,與此同時出現的是,駭客攻擊的能力也提高了。」
布爾曼說:「在過去的人們居家沒有上鎖。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開始鎖上門。」他認為,生活在數位時代,人們最終也會開始「上鎖」,希望這天能早點到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