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也會胖是真的,先前有研究指出,空氣中的微小粒子會導致肥胖、糖尿病和心臟疾病。我們該擔心嗎?又該如何避免?

深呼吸,再吐氣,這個維持生命的動作卻可能讓肥胖和糖尿病找上你,而且生活在某些地區的人,風險還特別高。

有些人抱怨,自己就算不大吃大喝,光是呼吸也會胖,聽起來令人沮喪,但不只一份研究證實,這是真的!兩個人飲食完全一樣,也做一樣的運動,經過多年後,其中一人卻可能變胖,代謝機能也不好,而這可能跟他們住家周遭的空氣有關。

交通廢氣和香菸煙霧是主要疑慮,當中的微小和刺激性顆粒,可能造成發炎,或是阻礙身體燃燒能量機能。儘管短期的效果非常微小,但是長期下來,就足以導致嚴重疾病。

「空氣污染」的圖片搜尋結果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Hong Chen說:「學界漸漸發現,空氣污染循環對健康的影響,不單單是傷害肺部而已。」

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人員讓實驗室老鼠分別生活在有濾淨空氣的環境以及有都市排廢煙霧的環境,然後再長時間記錄老鼠的體重,以及新陳代謝狀況等。

10週後,結果已明顯可見。呼吸污染空氣的老鼠,腹部和內臟脂肪都比較厚。此外,這些呼吸髒空氣的老鼠也變得對胰島素不敏感,而胰島素正是向細胞發出訊息,好將血糖轉換成能量的激素。當身體對胰島素不敏感,罹患糖尿病風險就會增加。

其中的機制依然有待討論,但許多後續的動物實驗顯示,空氣污染引發身體的連鎖反應。一般認為,微小粒子,也就是粒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粒子是頭號元凶。

當我們吸進這些懸浮微粒,便會刺激微小而溼潤的肺泡,而氧氣一般就是透過肺泡進入血液流動。肺泡受到刺激後,肺部內層會產生壓力反應,過度驅動我們的神經系統。這包含釋放降低胰島素效力的激素,以及讓血液離開對胰島素敏感的肌肉組織,因此讓人體無法嚴格控管血糖濃度。

這些有刺激性的小粒子,也可能釋放發炎分子「細胞素」進入血液裡,這種反應也會引發免疫細胞入侵健康的組織。加州大學環境衛生專家Michael Jerrett說,這會干擾組織與胰島素的交互作用,後續引發的發炎反應,更可能影響腦部對食慾和胃口的管控。上述的種種身體反應,都會影響身體的能量平衡,打亂代謝,引發肥胖、糖尿病,以及高血壓等心血管問題。

科學家也指出,空氣污染與肥胖的關係是長時間的,因此仍不該被個人當作肥胖的藉口,而忽略其他生活習慣問題。不過,考量人口高度往空氣污染程度高的大都市集中,還是應該關注空氣污染長期下來對人體造成的健康問題和社會負擔。

BBC報導,其實解方還是過去一再被提及的環保問題,只是知易行難。比方說,加強限制交通廢氣排放,鼓勵油電混合車。

Michael Jerrett建議,或許可以重新設計街道,減少行人和腳踏車騎士暴露在骯髒空氣中的機會。短期的作法還包含在家中、學校、辦公室加裝空氣濾淨器,過濾有害微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