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被票選為歐洲最醜的城市,為何有越來越多旅客探訪?巴黎恐攻的嫌犯居於的比利時貧窮區,導覽團成長10倍,為什麼愈來愈多人想親眼看看歐洲黑暗之地?

高失業、犯罪猖獗、大量空置店面,讓比利時的沙勒羅瓦(Charleroi)、這座曾被投票選為歐洲最醜的城市,成為了布沙特(Nico Buissart)口中的「全球化博物館」。原本學藝術的布沙特,2009年開始帶團遊覽他的城市,現在,他每週可以帶二至三團遊客。

「沙勒羅瓦」的圖片搜尋結果

一向有人喜愛探索歐洲的慘淡角落,例如,蘇聯建築迷就常常會去東歐那些杳無人煙之地,尋找他們眼中的寶藏。不過,這類探訪「都會失能」的導覽團變得熱門,倒是出自新的原因。

恐怖主義、以及所謂的全球化與多元文化失敗,主導著許多國家的政治,在這樣的情況下,也有愈來愈多人想親眼看看歐洲黑暗之地;據信,它們就是災難開展的地方。 當地政治人物或許不希望城市以失業、隔離和恐攻出名,但這些事物也成了小型旅遊產業的基礎。

去年11月巴黎恐攻的嫌犯,至少有2人居於布魯塞爾的貧窮區域--莫倫貝克Molenbeek。布魯曼(Anne Brumagne)在處理布魯塞爾導覽團的協會工作,她指出,莫倫貝克原本每年約能開出5團導覽團,恐攻至今則已經有50團。

「莫倫貝克」的圖片搜尋結果

從許多方面來看,這類導覽是件好事。布魯曼表示,只從新聞認識莫倫貝克的人,大多會假定那裡有如地獄,但在親身造訪之後,該地的活力也會讓他們驚訝無比。 讓非穆斯林旅客造訪歐洲的貧窮地區,有助展現這些地方並不荒涼,也不是伊斯蘭國的前哨站。

不過,這些地區的奇異吸引力,也暗示著問題的嚴重程度。許多參加莫倫貝克導覽的比利時人,看見了自己從未體驗過的比利時;他們或許不覺得這些地區的標誌多為阿拉伯文有什麼問題,但他們會覺得這個地方帶有異國風情,也突顯了社會的隔離程度有多高。

融合失敗是個大問題。 Ipsos MORI 的民調顯示, 65% 的義大利人、 60% 的比利時人和 57% 的法國人,認為國內的移民過多;另一方面,超過 1/3 的美國人和英國人認為,總體而言,移民對他們的國家有正面助益,但這麼想的比利時人和法國人只有 11%

就某些方面來說,歐洲的「都會分裂」 不像美國那麼明顯。然而,這也會讓部分問題更難處理。法國和比利時近期的每一次恐攻秘謀,幾乎全都與莫倫貝克有關,比利時政府也希望能強化該區的治安力量。此舉或許有助執法,但也無法解決那些源自貧窮、又有助激進活動的問題──教育不良、失業、缺乏合適住宅,以及社會隔離。

「都會失能」導覽帶起的公眾關注,也許有助說服政府處理這些問題。但話說回來,政治人物亦有可能只是學會頌揚這樣的亂象。布沙特表示,他剛開始帶導覽團之時,當地政治人物認為他太過負面,現在,市政府網站卻會宣傳這類活動;「不幸」已然成為官方認可的行銷契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in Driver Blog 的頭像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