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80後及90後普遍擁有大學學位,但由於求職困難及樓價高漲等因素,經濟上不能自給自足,畢業後大多與父母同住。歐盟機構Eurofound調查發現,2011年歐洲各國有48%年輕人與父母同住,比率是歷來最高,原因是歐洲過去5年經濟危機令失業率高漲。分析指家長過度保護兒女,令他們不願自立,有心理學家把這現象命名為「權利依賴」,形容它已成為全球青年的新型綜合症。
調查顯示,2012年美國18至31歲成年人中,36%與父母同住,較2007年高4個百分點。德州大學教授芬格曼表示,導致此現象的主因是經濟不景。19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出生的年輕人經歷多次金融危機,就業市場萎靡,大學畢業後即要償還巨額學貸。同時,社會提倡追求個人理想、遲婚、不受工作束縛及繼續深造等,促使他們更依賴父母。
華盛頓布魯金斯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弗雷指出,年輕一代長期依靠父母接濟,降低美國人口流動。據人口普查數據,截至前年3月的一年間,25至34歲群組中僅20.2%的人遷徙,較1965年少超過10個百分點,造成地區就業不均。去年3月在全國372個大城市中,59個的失業率低至5%,另有25個則高達10%。不少年輕人直言,搬至他區工作的生活成本高,因此情願失業也拒絕跨區工作。
歐洲也出現相同趨勢,現時不少已工作多年、甚至30多歲的人仍與父母同住,其中義大利更有多達79%年輕人仍與父母同住。Eurofound調查發現,雖然這一代年輕人教育程度較高,前景卻不如上一代,也較難過獨立生活。幾代人同住的家庭生活滿意度較低,貧窮率也較高,同時亦不利老齡化社會提高生育率。
近年全球年輕人傾向依附家庭,部分人畢業後更自甘墮落成為「雙失」,二三十歲仍靠父母接濟過活,最年長的個案甚至超過40歲。分析指家長過度保護兒女,令他們不願自立,有心理學家把這現象命名為「權利依賴」,形容它已成為全球青年的新型綜合症。
不少年輕人無法負擔房租,於是一直與雙親同住,久而久之依賴父母照顧,而非獨立成家。日本、澳洲及德國等地均有專門名詞,描述這些無法離開父母的青年,他們不一定沒經濟能力,但共通點是不想負擔獨立後的生活支出,令自己失去享受青春的機會,於是選擇留家或不斷進修,推遲踏入社會的時間。
然而,父母附和年輕人對工作的不滿,甚至向「雙失」子女提供資助,反而可能令他們失去工作動力,對他們有害無益。
不少青年躲在房間迷失於思考人生方向,欠缺實質行動,長遠將失去謀生技能。有心理學家建議父母要決斷,不再接濟兒女,迫使他們面對困難,而非逃避。
美國上世紀經濟穩定增長時期,社會流動性高,年輕人獲得向上爬的機會。2008年金融危機後情況完全改變,社會架構變得牢固、流動性大減,能在社會階梯成功向上爬的例子愈來愈少。大西洋彼岸的英國同樣面臨困境,當代年輕人獲得的機會遠遜上一代,成為社會上的「輸家」。
英國前內閣大臣、現任政府社會流動性委員會主席苗易彬指出,雖然英國經濟過去兩年持續增長,但18至24歲人口就業比例僅為60.8%,低於經濟衰退前、2007年初的65%。30歲以下年輕一輩縱使受教育程度高於上一輩,在就業、收入和置業方面卻遠遠遜色。那些不是出身於富有家庭的孩子,將難以跨越這條社會鴻溝。
美國的情況亦相似,在收入最低20%群體出生的美國人中,只有6%能爬升至收入最高的20%。美國在跨世代流動方面亦落後法國、德國及加拿大等國家,專家估計,子女有40%至60%機會「繼承」父母的收入,削弱貧窮家庭子女的脫貧機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