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在這個冬天感覺特別深刻,現在全球公民對氣候變遷的意識都在提高,世界各國也都在努力尋找替代化石燃的新能源,但矽谷頂尖科技公司卻還在利用創新技術協助石油公司壓低成本、加速開採,以與新能源公司競爭,引發國外媒體爭相撻伐。
綜合外媒報導,2018 年,石油和天然氣行業花費大約 17.5 億美元引入 AI 技術,預計到 2025 年將激增至 40 億美元,現在包括 Google、亞馬遜、微軟在內的科技公司都積極提供演算法來協助石油公司自動發現新儲量、簡化化石燃料的提取作業,這對現在必須與風能和太陽能競爭的公司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推動力。
去年 Google 悄悄成立石油、天然氣和能源部門,聘請 25 年的英國石油 (BP) 公司資深人士 Darryl Willis 來領導,任務是與能源公司建立夥伴關係和豐厚的交易。在他領導下成果豐碩,包括與法國石油巨頭道達爾 (Total) 簽署一項協議,共同開發用於油氣勘探和生產的 AI 解決方案,還與休士頓石油投資銀行 Tudor、Pickering,以及 Holt&Co 建立合作夥伴關係。
Google 甚至為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打造技術中心和資料中心。Google的客戶還有美國阿納達科石油公司 (Anadarko Petroleum)。這種合作關係被吹捧為幫助石油公司保持與可再生能源公司的競爭優勢。
Google 已將自己轉變為化石燃料提取行業的真正創新部門。像 Google 一樣,亞馬遜同樣渴望進一步進入利潤豐厚的化石燃料業務,官網上寫到 Amazon Web Services 可「幫助石油與天然氣公司優化生產與獲利,同時改善成本與營運效率,在面對低價、利潤縮水和市場反覆無常等狀況下崛起。」
亞馬遜員工去年發起一場大罷工,就是反對公司向石油公司靠攏的政策,亞馬遜還大言不慚的說新技術可以幫助傳統石油業者向新能源過渡,但事實上技術是在幫助他們壓低生產成本。據傳公司 HR 還發信威脅要解雇批評公司環境政策的員工。
微軟當然也是業績優先,除了與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雪佛龍簽訂為期 7 年的協議。還將機器視覺軟體出售給世界第二大石油公司荷蘭皇家殼牌 (Shell),以及幫助英國石油建立 AI 工具,XTO、埃克森美孚的子公司採用微軟的數據服務 ,微軟也與挪威國家石油公司 (Equinor),以數億美元價格提供數據服務。
科技公司號稱自己是新能源的採行者,但它們另一方面卻在鼓勵傳統石油公司以更先進的技術探勘化石燃料。氣候學家 Michael Mann 說,「這些公司有責任利用自身的創新能力來緩解而不是加劇氣候危機。在 Eric Schmidt 的領導下,Google 就是這麼做的,但現在看來他們已經失去企業道德準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