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15年全球失智症報告顯示,今年全球將新增990萬名失智症患者,平均每3秒多1人。目前全球失智症人口為4680萬人,估計今年花費在失智症照護成本高達8180億美元。而在台灣,失智症人口也逐年增多,目前約有24萬人,約是彰化市總人口數。
台灣失智症協會研究專員陳國忠說,從國際的研究報告顯示,失智症患者人數比起2009年的預估值多出近13%,且納入中國大陸、印度等亞洲中低收入國家,更能反映現實狀況;預估3年後,失智症照護成本將突破1兆美元,相當於全世界第18大經濟體,也超過全球兩大著名企業蘋果及Google經濟體資本額。
要避免失智症上身,失智症協會建議,可增加大腦保護因子,如多動腦、多運動、採地中海飲食、多與社會互動並維持健康體重等;同時也要遠離危險因子,如三高疾病、頭部外傷、抽菸與憂鬱等。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失智症人口逐年增加,但失智症照護服務量能卻明顯不足。彭婉如基金會研究員王兆慶指出,台灣多數仰賴外籍看護,無法達到區分輕中重度、居家社區或機構等多層次的服務,加上失智症篩檢不普及、認知不足或不願求助,失智症人口仍有黑數,顯示失智症服務供給面與需求面都有問題。
王兆慶舉例,照顧輕度失智老人的社區「瑞智學堂」全台僅50家,「失智症日間照顧中心」僅22家、約660個名額;行政院宣告明年將在全國368個鄉鎮建置日間照護中心,失智症名額也僅2000名,未來長照保險上路,恐「有錢卻買不到照顧」。
失智症協會理事長邱銘章說,失智人口快速增加,當前首要任務是建立正確的失智症認知,並強化基層醫療失智症診療,使失智者得以早期診斷治療,減輕家庭負擔;另也應消除「老人癡呆」等失智症汙名化及負面標籤,建立失智症友善社區,了解並協助失智症長者。
失智症10大警訊
1.記憶力減退影響生活:易忘記近期的事,經提醒也無法想起,常重複發問、重複購物,甚至重複用藥。
2.計畫事情或解決問題困難:較無法專心,熟悉的事也需花更多時間處理。
3.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如司機常開錯路、資深廚師炒菜放錯調味料等。
4.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搞不清年月、不知自己身在何處、找不到回家的路等。
5.理解影像和空間感到困難:認為鏡中的自己是另一個人、覺得屋子裡有他人存在等。
6.言語表達或書寫有困難:常想不起特定字眼,難跟上話題或參與討論。
7.東西擺放錯亂且無法尋找:如把水果放在抽屜、拖鞋放在被子裡,找不到東西無法回頭尋找,甚至責怪他人偷竊。
8.判斷力變差或減弱:如借錢給陌生人、過馬路不看紅綠燈等。
9.退出職場或社交活動:個性變得被動且避免出席需互動的場合,寧可坐在電視前發呆。
10.情緒個性改變:如疑心病變重、焦慮、易怒、過度外向或沉默、特別畏懼或依賴某個家庭成員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