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今年最火熱的人工智慧來說,不論是零售、金融或製造業,在認知運算和人工智慧上的投資都持續上升。根據市場調查機構IDC發表的〈全球認知/人工智慧IT支出報告〉,今年支出總額將達到120億美元,比去年成長59.1%,而估計2016年到2021年複合成長率(CAGR)將達50.1%。也就是說,在未來四年內,將可望看到人工智慧應用滲透到各行各業,並為生活帶來更多創新。

除此之外,人工智慧的進展也觸發了道德倫理面的深度討論。例如全球第一位拿到公民權的人工智慧機器人索菲亞(Sophia)、日本第一位取得真實世界戶籍的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澀谷未來(Shibuya Mirai),還有美國作家詹姆斯佛拉赫斯(James Vlahos)為了紀念亡父而創造的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Dadbot。現在看來異想天開、噱頭重於實質的玩意,從明年開始,出現機率也必定會愈來愈頻繁。而這些事件的發生,讓更多人開始思考何謂人類的獨特性,以及人類到底該如何面對人工智慧的發展,並且與它共存共榮。

跟上趨勢,否則就被邊緣化

那麼,在這個轉折點上,一些指標性的公司,又是如何從變革中,創造更好的未來?在科技領域,可以看到不斷蛻變的脫穎而出者,引領著企業走向嶄新的未來,他們不僅創造了自己的未來,也帶動了新的科技趨勢發展。從NVIDIA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的人工智慧布局、Facebook創辦人馬克佐克伯(Mark Zuckerberg)的新形態媒體定位、微軟執行長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的雲端轉型和Dyson創辦人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的電動車願景,都可以看到這種不斷自我革新的力量。

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大中華區資深合夥人龔培元認為,智慧(Intelligent)、數位(Digital)和網格(Mesh)三大技術都將在明年更加成熟,企業領導者和資訊長應該把技術放入2018年和2019年的企業策略規畫中,否則無法跟上趨勢的企業,會在激烈競爭中被邊緣化,甚至某些職位的適任性,到了2019年會被取代。

龔培元表示,2018年人工智慧將無孔不入地影響到各個層面,包含數位轉型帶來的便利、自動化的邊際效益及用戶體驗,進而達到人工智慧與技術結合的網格的邊際效益。

面對2018,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也做出預測,認為自動駕駛、智慧手機的生物辨識應用會有明顯進展,而汽車也將會成為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等技術最主要的應用領域。未來,臉部辨識技術將不只是用來支援行動支付,也將延伸到AR等其他應用。特別是在今年,蘋果iPhone X採用臉部辨識取代指紋辨識,預計將會讓這個應用快速普及。有了指標性大廠加入,非蘋果陣營也蠢蠢欲動,估計生物辨識技術也會在智慧手機市場掀起波瀾。

此外,5G行動通訊技術的應用發展也值得期待。TrendForce指出,2018年物聯網時代會更加重網路負荷,下世代Wi-Fi技術將改善此情況。而藍牙透過網格技術加持,也將拓展到工業物聯網領域。估計到2022年底,全球5G用戶數將到達5億。

金融泡沫和逆全球化仍須關注

不過,目前科技產業的繁花勝景也並非沒有隱憂。雖然在科技股推動下,美國股市不斷創歷史新高。但也有不少分析師指出,現今美股的繁盛狀態,讓人不得不聯想起1999年科技泡沫崩盤前的景象。另一方面,在2018年,以美國為首的逆全球化思潮還會繼續發展,此外,全球主要國家也出現退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信號,資本緊縮的狀況下,可能會導致金融風險。由於個別國家的變動也會為全球經濟帶來影響,因此整體的不穩定性仍然持續存在。

而在大環境變動之際,或許我們應該多加參考創新者的決策智慧,看看科技領航者面對挑戰時的思維模式,並且加以內化和應用。新的一年即將來臨,此時此刻,更該稍微停下腳步,好好思考。

資料來源:《數位時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in Driver Blog 的頭像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