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帶頭下,亞洲逐漸進化成熱門的人工智慧(AI)專業人才養成基地,相關人才不但日益增加,還變得愈來愈具多樣性。
加拿大新創公司Element AI的年度報告發現,全球共有22,400名在AI領域工作、符合該公司定義的所謂「頂級人才」條件,其中近半位在美國,共有10,295人,中國則位居第二,共有2,505人,之後是英國、德國、加拿大等國家。第二個亞洲國家則是第六名的日本,共有805人。台灣則在所有調查國家中排名第15名,共有200人。這項數據是根據該公司對2018年有在國際學會上發表文章的作者人數做的調查,分析這些作者的職業,並以國家來做畫分。
隨著裝置和系統互相連結並分享資訊的「物聯網」技術和大數據逐漸流行,AI人才在開發商品和尋找新事業機會上日益重要。若是缺乏這個領域的頂尖人才,將有可能導致企業導入AI的進展緩慢,進而傷害到企業和國家的競爭力。
專業人才的多樣性對AI開發而言十分重要。來自不同背景的人才聚集在一起,將有助於取得來自世界各地的尖端技術,以及與不同組織進行共同研究。如果一個團隊的成員背景太過類似,也容易導致做出偏頗的決定,因為他們將無法從不同的觀點去思考。
Element AI的報告發現,新加坡有40%的專業人才在結束海外留學後會回到國內企業就職,中國和南韓也同樣具有高比率,達到30%,印度也已提升至25%。
女性在台灣、新加坡和中國的頂級人才中占的比率也超過20%,高於全球平均。日本和南韓的女性人才比率則最少,日本只有全球平均一半的9%,南韓只有12%。
中國、美國和許多歐洲國家都已將培育科學和技術人才訂定為國家政策的一環。學習AI技術必須對跨領域的學問都有研究,像是數學和電腦科學。
美國十年前就已推出計畫要振興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大幅增加大學和高等院校裡從事這些領域的教職員人數,並擴大他們的範圍。中國也在2017年發起一項發展AI技術的計畫,並在許多學校裡設立AI學系。
日本政府也計畫追趕這項趨勢,3月時訂定了目標,要透過要求幾乎所有大學的科學學科和部分人文學科學習相關知識,最快2025年前達成每年培養25萬名AI人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