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根據聯合國環境署2017年12月的資料,每年有800萬噸的塑膠垃圾:寶特瓶、包裝紙等流入大海,不僅威脅海洋生態,也可能透過食物鏈的累積再回到人體。

面對塑膠污染對環境帶來的衝擊,世界各地有越來越多人開始追求「減塑生活」,希望能替他們所居住的地球多盡一分力──從希臘雅典到新加坡,這些和塑膠「開戰」的人們究竟成果如何?《路透社》攝影師要用鏡頭告訴我們答案。

日本橫濱市:塑膠生活能免則免

 回憶當年自願參與日本海岸線淨灘活動時,今年32歲的佐藤繪里(音譯,Eri Sato,右)表示她真的深受衝擊。

   

「這是我第一次意識到塑膠污染如何影響全世界的海洋、海灘。我想沒有人可以從塑膠垃圾的掌心逃走,它們存在於街道上、山中、地下水裡,它們無所不在。」

這樣的經歷促使佐藤繪里開始執行減塑,她說:「在家中,我們會盡可能減少產生碳足跡。我們也會非常清楚意識到,這些我們選用的物品會對環境帶來怎麼樣的衝擊。」

佐藤繪里指出,現在他們一家會盡量選用可以重複再使用的物品、避免一次性的消耗品,她也補充道:「對我們來說,把東西拿去回收通常是最下策的做法,也絕對不是我們的優先考量。」

印度孟買:能取代的東西就取代

    

「我們會用竹製牙刷取代塑膠牙刷,用洗髮皂取代需要裝進塑膠瓶的洗髮精、潤髮乳,到餐廳打包時也會自備容器,而且比起商品會用塑膠包裝好的超級市場,我們也會選擇到傳統市場購買蔬菜、水果。」今年 32 歲的牧佳(Mughda Joshi,右一)說。

「比起一次性塑膠餐具,我也會自備湯匙叉子,還有不鏽鋼吸管。」

希臘雅典:除了減塑,還可以多做其他事

    

今年 39 歲的帕特理姬(Alexandra Patrikiou,左二)相信使用塑膠替代品的想法,應該和其他環境倡議活動結合,她解釋:「我們會回收塑膠、紙張、玻璃等,也會購買用回收物品再製而成的產品。我們也試著在陽台栽種越多植物越好。」

帕特理姬也提到,她明白塑膠製品幾乎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想要不去使用它真的不容易,只是「一旦我們把(減塑生活)當成習慣,我想我們總有辦法完全杜絕塑膠」。

美國麻薩諸塞州:這真的不容易

    

「我們試著減少我們的足跡,用鋼杯、帶自己的咖啡杯什麼的,但我們的減塑行動不是每次都能成功,」今年 44 歲的布蘭蒂(Brandy Wilbur,左二)說:「像我在購物時,總是想著要買包裝最少的商品,但這真的很難,因為所有東西都被包裝起來了!」

「我總覺得塑膠製品的數量正在增加,特別是像那些不能回收的包裝紙、點心袋等──畢竟方便性是(使用塑膠時)很大的重點。」

新加坡:每天還是得用一次拋棄式尿布

   

今年 31 歲的奧黛麗(Audrey Gan,中)說:「我們試著壓抑想要買新東西、非必需品的慾望。如果真的想喝珍珠奶茶,我們就會自備杯子。」

 奧黛麗也提到,只要一把 3 歲大的凱勒(Kyler)接回家,他們就會替他換上可以重複使用的布尿布,不過奧黛麗指出他們每天至少還是得使用一次拋棄式尿布,因為「我們還是沒辦法解決布尿布夜間外漏的問題」。

以色列雅法:有的時候是信念問題

 

對有些人來說,減塑生活遭遇的難題反而在克服他人的成見。

「他們會說:『你是那什麼綠色運動的一分子嗎?』」39 歲的史麗祺(Tatiana Schnittke,左)說:「……他們就是不明白。」「還有,購物時不能用塑膠袋裝菜對他們來說似乎是很噁心的事情,他們超討厭的……但我還是會這麼做。」

美國紐約:這是 5 年下來使用的塑膠製品

   

馨樂(Lauren Singer)是比較不一樣的案例。她是「免包裝商店」的資助者兼老闆,這家商店致力於販售不會替環境帶來塑膠負擔的商品。

這 5 年來,馨樂希望她對環境的信念可以印證到生活,因此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浪費,而在這段期間,她所產製的不可回收、不可分解垃圾正好可以裝入 16 盎司(約 454 克)的梅森罐(Mason Jar)裡。

註:若沒有特別註明,照片中的塑膠垃圾都是累積一週的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in Driver Blog 的頭像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Win Driver 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